春節逼近,“年味”也越來越濃,網購年貨已成為主流消費行為,隨之而來的是各大網絡電商紛飛推出各種促銷活動。但此時也是各類網絡釣魚詐騙最活潑的時刻。日前,南京警方依據各類高發的案情叮囑遠大市民,山寨著名網站、卡單退款綁定等是常用的詐騙手段,消費者應特別警惕。
案例一:網購新衣趕上“重新綁定”
1月20日上午,市民許小姐盤算網購過年穿的新衣,她瀏覽一家網店,看中了一件毛呢大衣。與店家一番還價后,終極以原價五折的“超級新春優惠價”拍下了寶貝。支付線上娛樂城即時差獎活動完錢款,她接到賣家的電話,說由於誤操縱將許小姐的手機號輸錯了,需要依據語音提示,重新進行綁定。此時,電話“嘟”了兩聲,接入一個電話銀行,許小姐沒多想便依據提示輸入銀行卡卡號、暗碼及娛樂城破解手機上接收的“6800”購物序列號。操縱完工后,她發明上了當,手機接收銀行卡賬戶6800元被轉賬的提示短信。
警方叮囑:網購時不能只看店鋪的品格等級、銷量或網友點評,由於這些內容可以仿造。預備出手時一定要多與店家聯系,確定商品款型、數目和代價,在買賣過程中一旦出現店家試圖跳過第三方監管平臺或是需要買家提供賬娛樂城優惠網站戶、銀行卡信息時,要提高警惕,不要泄露個人主要信息。
案例二:網上“買理財”被騙光“本金”
歲末年頭,不少市民投資了一些時間短、收益高的理財產品,可最近王先生卻不慎中了網絡理財的圈套。2月1日上午,王先生到銀行盤算買一款年收益6%的理財產品,但是列隊到他的時候正好賣完,于是,他回家后在網上搜索理財信息。一家理財網站吸引了王先生的注意。他打電話去咨詢,“業務員”據說王先生的懊惱后說,他小舅子就在銀行工作,可以托關系再辦一筆,但要網上先付500元手續費。王先生心動了,立馬匯了500元。隨后,王先生還和對方相約,來到一家茶座。“業務員”像模像樣地拿出銀行的相關資料,并與王先生簽署了一份所謂的“合同”,并收了王先生五萬元的理財款。回到家中,兒子據說此事感到不對勁,打對方電話已關機,跑到銀行一問,基本就沒有所謂的“小舅子”。
警方叮囑:市民趁著年底手上有閑錢,投資了一些“性價比高”的理財產品,不法分子也經常“潛藏”在網上或是在銀行周圍轉悠,用高收益或是托熟人買理財產品等方式行騙。警方叮囑,一定要到銀行買入正規的理財產品,買入前要了解清楚收益、風險場合,特別是老年人在買入之前最后由子女陪同前去,萬萬不可為了高收益而找“旁門左道”去買入。
案例三:找人“代練裝備”被騙2024定金
1月7日,大學生小王到派出所報案,說自己在家玩網絡游戲時,在網上找了一個代練裝備的玩家,兩方商定以4000元代價代練,但對方要求開練之前先付2024元作為定金。小王一心想著如何擁有無敵裝備,給對方賬戶打去了2024元。最初,對方還時不時地向小王呈現代練成績,可一周后,到了約定的交貨時間,小王卻怎麼也聯系不上對方了。不僅游戲中的賬戶沒了,現實中對方的電話打不通暢,、賬戶也不存在。小王匆忙到派出所報案,民警通知他應該是被騙了。
警方叮囑:本年寒假時間長,愛玩網游的同學們祈望著過娛樂城免費註冊把癮,并且也但願自己的練級裝備能是戰隊小同伴中最好的,因此開始關注網上代練的“生意”。民警發起,同學們要合乎邏輯規劃寒假時間,可以適量地玩游戲放松,但不能沉溺此中,更不要通過代練等方式趕快升級,大把大把地往游戲里砸錢,嚴防上當受騙。
案例四:“機票改簽”被索賬號暗碼
在南京某公司上班的田先生老家在哈爾濱,逼近春節,買過節回家的車票是“甲等大事”。1月初,小田就和公司同事換好了春天的班,在網上訂了回家的促銷折扣機票。眼看著回家的日子逼近,前幾天,小田接到訂票網站的來電,稱航班突兀取消,可暫時改簽至另有一班,可是余票緊張,需立刻解決改簽手續。歸心似箭的小田一聽,立馬許諾改簽。這時,對方又稱航空公司可以協助小田直接轉航班,可是要加收50元手續費,小田欣然許諾。幾分鐘后,“客服”來電,要小田提供個人信息、銀行卡賬號及暗碼,由客服代為操縱,心急的小田一股腦全部說了出去,沒想到隨后就接收了一連串轉賬信息。
警方叮囑:春運到來,許多在外打拼的人們都在為買票而揪心,一些不法分子便打起了壞主意,警方叮囑遠大群眾,一定要到車站或者指定的代售點買入車票,若是網絡購票一定要到官方指定的網站購票,切莫網上隨意搜索,防範誤入釣魚網站,線上博彩獎金同時,也不要到“黃牛”“票販子”手中加價購票,嚴防被騙。
揚子晚報 季宇軒
通信員 寧公宣 鼓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