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村莊的“綠色”試探移民村移來幸福景
中新長治6月14日題山西村莊的“綠色”試探移民村移來幸福景
吳瓊 向上
“以前在市區打零工,對照不方便,自從村里有了花草大棚,我就來這上班,不僅收入不亂,每年還比打工多掙上萬元。”山西省長治市潞州區大辛莊街道果園村,53歲的村民李慧蘭正在照看大棚。
搬運、修剪、澆水,一個個繁忙的身影穿梭在果園村的蔬菜花草繁育基地中,色彩斑斕的仙客來競相開放,水果黃瓜、西紅柿、草莓等果蔬長勢喜人,采摘的游客絡繹不絕。
果園村是一個移民村,1959年底因娛樂城活動建設漳澤水庫,由舊祿村搬家至現址。20世紀70年月,該村以盛產期年產30萬斤優質蘋果成為長治市“三大果品生產基地”之一,果園村因此得名。跟著果樹的老化,長期以來村民又大多靠農業培植為生,傳統的培植模式,單一的產業結構,成為制約果園村進一步發展、特別是實現村莊振興的瓶頸和困難。
為破解這一發展困難,2025年以來,果園村黨支部、村委會積極爭取有關部分的政策和資金支援,以果園村獨特的區位、交通優勢及鄉村安排整齊、生態秀美的宜居、宜商、宜游環境為依托,有效利用水庫移民后期扶持資金和自籌資金,實行“公司+基地+技術合作社+莊家”的運營模式,發顯現代農業特色產業,為發展壯大村團體經濟、村民增收開辟了一條綠色發展的新路。
比年來,果園村流轉土地100畝,多方籌資2025余萬元,建設集蔬菜、高中檔花草培植為主的大型特色生產基地,高尺度建設2座全智能化當代日光花草大棚、12個日光蔬菜大棚以及2個全智能化整體連棟溫室,并以果園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為平臺,發展以當代農業示范、體驗采摘、文化旅游等為一體的當代農業特色產業。
果園村蔬菜花草繁育基地擔當人王帥介紹,現在,該繁育基地培植的仙客來花草,有200多個品種,已銷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內地多個地域。基地成立后,還帶動周圍村民近60人就業,村民每月收入能到達兩三千元。
村莊振興不僅產業要隆運,更要讓村民宜居宜業。干凈整潔的鄉間小道、冠如傘蓋的綠樹、豐富多彩的文化墻……在推進人居環境整治的同時,果園村也連續不斷試探農村老年服務新模式,2025年,果園村被評為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
“比年來,村里連續不斷加大資金投入,為老年人提供便利可及的社區服務,每年定期為他們進行體檢和康健評估等服務,根本實現了老年人‘醫養一體化’。”果園村村委委員梁春香說,該村建成懷祿亭休閑園、文化活動室、農事影像室等地方,勉勵率領老年人積極介入文化體育活動,豐富老年人生活,在老年日間關照中央,設食堂、餐廳、安息活動室,70歲以上老人每日交1元錢中午就能在此就餐。